找到相关内容73023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众生

    众生与佛的关系处理原则,慧能禅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,一切理论和修行法门都围绕这一原则展开。佛解脱者,觉悟者,超越者,从众生到佛的超越原则:即众生佛。其内在超越性意义在于,不离众生而超越众生,成就佛果。这禅宗内在超越的根本体现。   根据慧能的心性论,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一切众生都能成佛,但佛性只是众生成佛的可能性和内在依据,要真正发明自心佛性,有一个明心见性的瞬间,觉悟的瞬间,也就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2152663.html
  • 宗法性

    :  (1)宗法而非遍。  (2)遍而非宗法。  (3)非遍亦非宗法。  (4)遍亦宗法。  第一种“宗法而非遍”说,因虽然可以算作宗上有法的一种法,但却没有遍于有法上,而只是与有法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,构成交叉关系。如上述“一切草木皆有心识(宗),有眠觉故(因),如合欢树(喻)”就是。  第二种“遍而非宗法”说,因虽然遍于宗之有法,但却不是有法的一种法。其实,这种因没有的,因为...

    《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2138179.html
  • 平常心

    平常心   作者:刘永  “道本无事人,佛平常心”,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“佛平常心”这一观点的认识。  一、佛陀人而不是神,佛教不搞教主崇拜的。  传说佛陀出生时,从摩耶夫人的“右肋出生”,佛陀诞生后便四方上下各行七步并说:“天上地下,唯我独尊。”我对这一传说不敢苟同,这些传说为了“神化”佛陀,这外道婆罗门歧视女性等旧文化的思想残余,如果佛陀真是这样诞生的话,那他就不是人...

    刘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3949831.html
  • 快乐无忧

    当我们读到了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说:“快乐无忧,故名为佛。”真是令人深深的感动,对于我们修行佛道的人无与伦比的教化,像我们在生活里还有许多的烦恼、不安、忧伤,心灵中充满了喧闹、哀愁、骚动的人,哪里配谈什么佛呢?  我们先不说学佛,光是说学习快乐无忧好了,一个人如实的生活,才知道“快乐无忧”四个字多么艰难。  信仰佛教最虔诚的西藏人民,他们互相问候的话,不是“呷饱也未?”不是“恭喜发财!”而是...

    林清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2040656.html
  • 寂寞一首歌

    寂寞一首歌   作者:苏华民   置身于现代纷乱的生活,你难免会有一种寂寞的感觉。体验孤寂的日子你是否感到生活馈赠我们的不仅仅只是困惑和迷茫,还会有一种超越寂寞的情怀、宁静和快乐。  记得那些年我在新疆从军入伍的日子,远离家乡、远离亲人;天长日久心中竟萌生出对亲人揪心的思念;平时上班训练倒没有什么,但是一闲下来,那种无所事事的闲聊和寂寞。漫长的时光几乎度日如年。那些数着时间来过的日子里,我...

    苏华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2254436.html
  • 佛陀什么?

      佛陀,这印度古代梵文的音译。  佛陀,含有自己觉悟、觉悟他人、觉悟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意思,所以,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。  佛陀,简译为佛,在我们这个世界,距今二千五百八十九年(公元前六二三年),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太子,成道之后,称为释迦牟尼。释迦族姓,意为能仁,牟尼印度古代对于圣者通用的尊称,意为寂默。这就是佛教的教主。  但是,从释迦牟尼的言教中,使我们明白,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2042984.html
  • 什么伪经

    什么伪经?刚晓法师古代的经典有一个特点,很随意,讨论问题的。古人都是这样,咱中国的经典,最有名的经典《论语》,《论语》完全孔子与人的讨论,不过孔子的水平与讨论者相比太高了,别人只有受教的份儿而已。再看《黄帝内经》,虽然说是假黄帝之名,但也是对谈的方式来的。《道德经》因受逼而写的,不算。佛教经典也多对谈,好象就《阿弥陀经》一直佛在说个不休。现在这《正理经》也是讨论问难式的。只要...

    刚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953055.html
  • 智慧前身知识

    我们知道有一本书,名字叫《转识成智》,这本书基本上将知识如何转变为智慧的。因为智慧一个无相的东西,没有办法描述。同时,智慧每一个人平等拥有,在圣不多,在凡不少,只是因为我们的迷惑而不能展现出来。并且,智慧的一个来源或者说是表现就是丰富的知识。 不管什么教育方式,都是通过知识的传授,点亮学人的智慧之灯。因为智慧每一个人都有,个无相(无法说明)的东西,需要一个载体才能把自己的智慧显现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514287516.html
  • 什么正念

    什么正念?   /张慈田   正念(Samma-sati)意谓著警觉、注意、记住、紧系、不忘失。正念成就任何事物最有效率的工具,不管应用在观察身体的、精神的或是任何行动,可以防止散乱与出错,有助于清晰明了事物的原原本本。   正念直接的体验,见到事物正在发生的真实状况,而不加以好恶的排斥或接纳,因为任何的排斥或接纳皆渗入自我意识的结果,透过仅仅警觉、注意、念念分明的见闻觉知过程,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852464.html
  • 大乘佛说

    大乘佛说  论到初期大乘经的传出,自然要论到「大乘是否佛说」。依一般的意见,释迦佛说的,佛说,否则即使合于佛法,也是佛法而不是佛说。这世俗的常情,不能说他是不对的。但在佛教中,「佛说」的意义,与世俗所见,不大相同的。「佛说」与「非佛说」的论诤,部派佛教时代,早就存在了。如『顺正理论』说:「诸部(派)经中,现见文义有差别故;由经有别,宗义不同。谓有诸部诵七有经,彼对法中建立中有;如是建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149290.html